第15章 变故(三)

“孩子,别说这话……”
“为什么不说?我想着,咱们这几家里头出了一个王妃也就够了,已经很给咱们长脸了,哪还能人人都穿黄袍做王妃呢?”
“好,即便是当真选不中,将来,你要是出嫁……”
“我是决意不肯出嫁的,”宝钗冷淡地说出了她的心声,“我是早已下定决心了,这一生我就在这家里顶着,管别人怎么说呢?我要是出了嫁,还不是苦了自己,便宜了旁人,有什么必要?”
“孩子话,哪能不出嫁呢?”
“我虽说是个孩子,但我这话可不年轻,”宝钗道,“即便再过十年、二十年,我这个心也是不肯改的。妈你看府里三妹妹,自小便决心要出家,你瞧她今后干不干得出来?”
母亲被她这一席话说得实在没了辙,回房去哭了一场,等到出来后便也不再说什么。宝钗晓得,这就是母亲默认了要放她出去了,忙乖巧地上前去,牵住了母亲的衣袖,向她说上了许多安慰的话,又说自己明儿上外边去,一定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留心,绝不会让外头的人觉得她有分毫不稳重的地方,更不会给人留下话柄。
母亲叹着气,神情沉重,半晌才说了句“你自己看着办吧”。
宝钗知道,母亲虽然答应了,但难免心下别扭,亟待寻人谈谈。果然当日午后,母亲便上了荣国府去,带着一身的愁云惨雾,跟王夫人和史太君说明了此事。
事后,宝钗从当时在场的鸳鸯口中得知,王夫人听完了母亲的一番哭诉后,神色看上去也颇有些顾虑,明显是不希望宝钗出去打理生意的,倒是史太君出来替她说话:“我瞧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宝丫头既然有那个能耐,让她出去试试又有何妨?我看这几家里的丫头小子们,无论哪个都比不上宝丫头的大胆心细。即便宝丫头做得不好,又有谁敢说个不字?宝丫头的话也说得有理,总比坐吃山空要强。”
隔了几日,薛宝钗坐轿出了梨香院,由家中的老少下人们簇拥着,浩浩荡荡来到了薛家在京中的一处当铺之内。
宝钗身为未出闺阁的千金小姐,出场自然是极为隆重尊贵的,先是有两名仆妇搀扶着她下了轿,后面还有仆妇携应用之物跟随着。待她走入了店内,立即便有仆妇抢上几步,替她将自家中带出来的软垫在椅子上铺好,才请她坐下。
宝钗便在那把位于屋子正中心处的椅子上款款地坐下来,只见京城几处薛家大店铺的主管都在一旁端坐着,有几个买办也在旁边站着。她不紧不慢,同众人点头打了招呼。
这些主管早接到了通知,知道薛二小姐今日会来,有人吩咐了一声查账,便有小厮忙将事先备好的账本都罗列在了众人面前的桌上。宝钗伸手拿过了一本账册,开始翻阅。
她半低垂着头,能明显感受到周遭向她投射过来的一道道不信任、甚至轻视的眼光。她很清楚,在周边一众老气横秋的主管们眼中,她不过就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儿,不可能有什么能为,便不肯将她放在心上,想必,许多人此时还在心里暗暗嘲笑她的幼稚吧?
看来,还是得给他们立一个下马威才行呢……
宝钗在心里算着时机,将账本快速翻了一个遍后,她将挑出来的三本册子稍用力地摔在桌面上,以能令空气结成寒冰的冷冽语气道:“这几本的账目不对。”
她瞧见下边那些人的脸色都产生了些变化,尤其是那个名叫孙财的主管,那脸色已经有些发黄了。宝钗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决定再接再厉,烧上一把火,便继续用清冷的声音问道:“不知一直以来,薛家看待各位如何?”
“没得说,薛家待我们恩重如山……”众主管连忙乱纷纷地答道。
宝钗扬起一只手,示意众人不要吵,淡然地道:“既然是这样,那从此,有些人就别再搞那些昧心之事了,青天白日的,能瞒得过谁的眼睛呢?咱们可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若有人只顾着为自己谋求私利,将薛家折腾得垮了,对诸位也绝无好处,是也不是?”
众人忙又应和了一阵。宝钗便又道:“既然是我管了事,这家里自此可要立起个法度来。诸位只要好好地做事,我也绝不会亏待于谁。”
又是一片乱哄哄的迎合之声。宝钗再次示意众人安静下来,向那两本账册指了一指:“你们把这些拿下去,按照实情,重新整理好了,再送到我那儿去,最晚到明日晌午我便要的,我也不接受任何推辞之言。”
说罢,她又就近来的生意,向下面的主管和买办们做了些交代,众人忙应了。等到事情交代得差不多,宝钗便站起身来,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打道回府。
·
“薛家那二小姐,可真是了得……”
“可不是吗……听人说,像那么一个小女孩儿,办起事来竟比个男人还要果断利落……”
薛宝钗管了半个月的生意后,街头巷尾便渐渐地出现了这样的闲谈。
当宝钗乘着车轿,穿行过街衢之时,偶尔也会有类似的碎语飘入耳朵。宝钗对这一类的背后议论表示欢迎,她清楚,类似的议论越是多,对她就越有利。据说有些只言片语还传到了史太君那里,令老太太叹息感慨了一阵,又在母亲面前对她极力夸赞了一番。
母亲虽是允诺了宝钗的请求,但提醒她尽量不上外面去抛头露面,宝钗对此并无异议,笑道:“瞧妈说的,天天上外奔波,对咱们家的生意也并无益处,空使人劳累筋骨,我也不过是有必要时才出去一趟,平时只要他们将账簿等物送入咱们家里,由我弄完了,再让他们送出去交往各处,也就罢了。”
“这样能行吗?”
“怎么不行?从前父亲在时也不过如此而已。难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还要搞起什么‘夙兴夜寐’来不成?”宝钗循循善诱着。
听了她的保证,母亲便也逐渐地将心放下了,况且近来,她的心思除了思念儿子外,便是让即将省亲的元妃给占了去,这些日子里母亲时常在王夫人那边帮忙,有时候便干脆在贾府里度过一整个白天,等在那边用过了晚饭才回到梨香院来。宝钗不由得暗自庆幸,没了长辈的拘束,她在家中也的确是能自在许多。毕竟,在生命重新开始一回后,她很想去多多地追求一些自由,不再如上一次那般身不由己。
黛玉的身子近日并无大碍,一得了空闲,她便会来梨香院同宝钗相伴。这一日她摇摇摆摆地走进梨香院,见宝钗正坐在桌边,由香菱将刚刚送来的账册等物摆了满桌,便好奇地上前来看,得了宝钗同意后,她拿起一本账册翻了一阵子,摇头道:“这样的东西,我可真是看不明白了。”
“只要学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繁难之处了,”宝钗向黛玉温煦地笑了一笑,“这些事做起来还是挺有趣的,看着自己经营的生意赚了钱,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呢。”
黛玉微微笑道:“姐姐倒是做上瘾了?老话说,‘吃了三天生意饭,给个知县也不换’,果然不假。”
莺儿捧着悉心沏好的一壶贡茶走上来,在黛玉面前放了一只胡桃大小、玛瑙雕的小茶钟,斟上了一杯,黛玉捧起茶钟,仍是仔细地瞧着面前的账本,若有所思。
如今的黛玉仍是那个敏感纤细、孤高自许的性子,但与上一次相比,却哭得少了许多,反倒是笑容多了些。有一回黛玉向宝钗提起,说从前警幻仙姑曾向她说,她已经还过一次泪,当初的誓约已然实现,等回到过去后便也不必再遵循。虽然不知黛玉这一世是否便能摆脱早夭的诅咒,但宝钗仍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趁着周围没人的时候,宝钗问道:“程忠他们的生意怎样,有没有人通知你?”
“他们在十字街开了一间绸缎铺子,”黛玉喝着茶,答道,“据说生意还好,程忠也会时不时会送一些茶叶衣料之类的东西给我,又孝敬老太太些东西。但生意具体做得怎样,我就不晓得了,我又不比姐姐,能出得去。”
“薛家再十字街上也有生意,要我回头替你打听打听吗?”
“也好,就这样做吧。”
元妃省亲的这一日,贾府上下轰动。身处梨香院的宝钗一早起身,便听见从贾府方向传来乱乱纷纷的声响,夹杂着笑声与急促的说话声,受到了他人情绪的感染,她不由得也有些兴奋起来。但她想,这么早去贾府也没什么意思,无非是给他们那边添乱罢了,便决定等到晚间再动身。
结果,刚吃了几口早点,她却不得不外出了。
原来是外边传来了消息,说东街当铺里头要出手一批死当的上等珠宝。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