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郑州列入八大古都

二百零五
访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民
在郑州生活、工作多年,记者从未想到这座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现代都市会进入我国大古都之列。然而,“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郑重宣布:郑州可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让久居这座城市的人惊喜的同时,亦有几分震惊。
记者按约定时间,来到郑州大学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民先生家中,就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进行专访。
一番寒暄之后,记者直奔主题,道出了自已的疑惑:“我家乡的省会西安,作为10多个朝代的帝都,地上地下的遗存极为丰富,且不说比比皆是的秦砖汉瓦、名胜古迹,就是那道巍峨壮观的古城墙,也能凸显出它大古都的地位。可是,郑州列入八大古都,‘名至’‘实归’吗”
“实至名归。”慈眉善目,温文尔雅的李先生扶扶近视镜,笑了笑,说道,“是不是大古都,有一个标准。郑州作为商代前期的都城,符合这个标准。”
“这个标准是指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所说的一是我国历史上主流或主体、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二是有着较长的作为都城的时间,一般来说应在200年以上;三是有着相当大的城址规模;四是在它的遗址上或者其附近傍存着后续城市,且应当是国家级或较高级别规格的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吗”
“对。”李教授说,“郑州列入八大古都,不仅符合这个标准,而且在这次‘郑州商城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上,与会的其他七大古都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把郑州列入八大古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会议形成的《纪要》明确提出,郑州可以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据悉,您与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北京大学教授邹衡、李伯谦、孙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河南省博物院原院长、研究员许顺湛等许多全国知名的专家以及西安、北京、杭州等八大古都学会的代表一起参加这次会议,对郑州的古都地位、历史演变、保护开发进行研讨,对郑州进入八大古都之列进行评定。郑州成为八大古都既符合有关标准,又在评定会上取得了一致意见,那么,请问:主要依据是什么?”
“我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东道主作了《郑州商城在古代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的发言。”李民教授说,“我可以用这次发言的主要内容回答你的问题。”
稍顿,李先生说,始建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郑州商城是我国商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李教授通过引证从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郑州二里岗等处实地发掘取得的一系列资料后,接着说,郑州商城的发现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上世纪70至90年代,早商文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年代、性质方面。近年来,随着新的考古发现的增加,特别是1996年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后,推动了商代文明研究的进程。如在郑州东里路、北大街和东西大街发现大面积早商夯土基址,碳十四测出了大量的年代数据。特别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年以来对商城郭城的考古钻探和考古发掘,证明郑州商城是一座拥有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墙、护城河组成的规模约13平方公里的城址,而二里岗期的文化遗址的范围达25平方公里。
李教授还引证长期考古发现与钻探获得的大量资料后,得出“郑州商城是一座有规划布局的早期都城”的结论。并认为,郑州商城当时比较繁荣的手工业作坊,处在内外城之间。而且,这座早期都城还是一处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址。他说,郑州商城位于由豫西延伸而来的中岳嵩山余脉丘陵地东端、黄河沿邙山北侧峡谷东流与黄淮大平原衔接处,地势不低也不太高,是西北向东南的走势。这不但有利于防洪,而且有较为充裕的水源。这儿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动物资源丰富,有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肥沃土地和水陆交通的便利,是宜于人类生存、宜于建都的好地方。
李教授引证了许多考古数据后,接着道,前后有355年都城史的郑州商城不仅是商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说,公元前1600年左右正处于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些著名的城市相继出现,它们与郑州商城同时,或稍早于郑州商城。如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巴比伦城(公元前1894—公元前1595)、亚述城(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城以及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十七王朝末、十八王朝早期的一些城市。这些城市或稍早于郑州商城,或与郑州商城同时,或当郑州商城兴起时,已走向衰落。即使它们兴盛时期,其规模和建制都比不上郑州商城。而在郑州商城附近,还有登封阳城、郑韩故里等一个庞大的古都群,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足以说明,郑州列入我国八大古都,乃实至名归。
年近70岁的李民教授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他和蔼可亲,言谈间不乏童真。他是河北人,196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先秦史研究生毕业。毕业后,随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北京中华书局整理《尚书》。1956年来到郑州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大学殷商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等职。他长期任教,多年带博士生,带过的博士生有些如今也做上了博导。他除了讲授《先秦史》、《夏商史》等历史课外,还有《〈尚书〉与古史研究》等大量著述,出版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分别获国际性、国家级和省级优秀论著奖多项。他先后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部委和省重点项目,还参加过耶鲁大学的重点项目。曾多次到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等院校讲学。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工程”做出了贡献。《光明日报》曾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专题《史学家李民教书育人成绩显著》。他是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河南省优秀专家”。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李老:“这一生,您感到最欣慰的是什么”
“让郑州实至名归地列入我国八大古都。”李教授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我尽了力。”
二百零六
木兰诗篇》非同凡响
那年,河南文艺界出现一道靓丽的景观,那就是河南省委宣传部“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河南省歌舞剧院精心打造,并且云集一批国内重量级编剧、作曲、导演、演员加盟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搬上了舞台,不仅在中原演出大受欢迎,而且应文化部艺术司邀请进京演出,场场观众爆满,引起轰动。
记者来到河南省歌舞剧院,采访了时任该院院长、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总策划、艺术总监王爱功先生,请他谈谈何以把一个妇孺皆知的旧故事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以及打造这部作品有什么意义。
给人儒雅且风趣之感的王爱功院长说:“河南是花木兰的故乡。花木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很强的河南地域特色,同时,花木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奇式的英雄,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正是通过现代手段和崭新的艺术方式,以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为背景,以现代人的意识和追求给这个古老而又广为人知的故事输入新的内涵,表现中华民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赞美人间真情与和平生活,讴歌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和美好的情感。”
王院长介绍说,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以交响音乐这一高雅艺术形式为主体,同时吸纳了歌剧、音乐剧、戏曲、清唱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中适合于情景表现展示的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原色彩神韵的内涵,融合了国际化作曲技法的音乐演奏、演唱,形成了作品有限的空间与无限遐想的魅力。同时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刻画、塑造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舞蹈形体艺术的表演,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并且在演出中调用所有适合该作品舞台演出的手段,运用交响乐这一具有世界性、国际化的艺术形式,使观众在“听觉”、“视觉”上获得美的感受。
“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确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毫无疑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记者感慨不已,接着又道,“刚才王院长说花木兰是河南人,可据我所知,仅在黄河流域,还有别的一些省的人认为,花木兰是自己的同乡。这一点,似乎目前尚无定论。但不管怎么说,河南文艺界对自己这位‘同乡’的确情深意重。豫剧大师常香玉讴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一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唱红了中原大地乃至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今天,你们又成功地打造出了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真让人高兴。然而,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精心打造的《木兰诗篇》能否产生像常香玉的《花木兰》那样广泛而持久的效应?也就是说,《木兰诗篇》的‘知音’有多少?”
王爱功院长说:“常香玉大师的艺术成就值得推崇,但我们的《木兰诗篇》就不能还在‘谁说女子不如男’上做文章了。《木兰诗篇》的创作宗旨是,从人性的视角和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表现一个普通的年轻姑娘如何成为千古传颂的巾帼英雄的心路历程。不仅展示她女扮男妆、替父从军、驰骋疆场的勇敢,亦着力表现她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她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稍顿,王爱功院长接着说:“《木兰诗篇》分为序曲和4个乐章。序曲展现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表现人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一乐章,替父出征,表现宁静和平的生活被战争破坏,花木兰毅然女扮男妆,替父出征,保家卫国。第二乐章,塞上风云,表现花木兰与众将士血战沙场,平息战乱,终获胜利的英雄气概。同时讴歌了花木兰与众将士之间的战友情怀,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和正义的力量。第三乐章,巾帼情怀,表现战争平息,将士们胜利后的喜悦情景,展示了花木兰淡泊名利、热爱和平生活、向往美好爱情的平民意识和情感。第四乐章,和平礼赞,表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彰显了和平生活的美好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在战争中失去的亲友的悼念。剧终前,一曲‘和平颂’呼唤着人类的正义与和平,正是《木兰诗篇》的点题之笔。而《木兰诗篇》已产生的轰动效应,表明这部高品位、高质量的创新性高雅艺术作品拥有众多而广泛的‘知音’。”
王院长介绍说,大形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不仅在河南省会演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映,受到领导、专家、观众的普遍好评,而且,应文化部艺术司邀请,进京演出,亦大获成功。不仅场场观众爆满,而且每场演出都博得观众几十次热烈的掌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许多媒体都对演出进行了报道,并对该剧给予很高的评价。《木兰诗篇》不仅受到社会各界观众的好评,而且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等众多专家用“没想到一个省级院团能有如此高的思想和艺术定位,没想到河南在高雅艺术创作生产上能一举打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产品,没想到河南的文艺创新意识如此之强,没想到演出有如此的震撼力,没想到河南有一支如此高水准的乐团、合唱团,没想到观众对新型高雅艺术有如此高的审美能力”来评价《木兰诗篇》。上海、天津、浙江、江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贵州等地的歌舞剧院派人专程赶到北京观看 《木兰诗篇》的演出,亦给予好评。
王爱功院长意味深长地接着说,《木兰诗篇》获得成功是河南文化、文艺界认真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在文艺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参加《木兰诗篇》演出的演职员多达200余人。男女主角以及所有参演演员扮演的角色,都准确地表现了《木兰诗篇》的主题,并力求使演出和谐完美。
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王爱功,曾在人民解放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多年,转业后在河南省歌舞剧院担任过管弦乐队队长,后在河南省豫剧一团担任领导职务。1987年调任河南省文化厅史志办主任,兼任《河南省志.文化志》编辑室主任。具体组织并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艺术研究项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等多种史志书籍的编纂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文联和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文联的联合表彰,并获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突出贡献奖和科研一等奖。他担任河南省歌舞剧院院长后锐意改革,广集人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艺术创作和演出质量,从而推出了使高雅艺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
二百零七
访炎黄二帝巨塑总策划王仁民
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工程进展的怎么样?
记者采访了炎黄二帝巨塑总策划、郑州黄河游览区原党委书记王仁民先生。
1992年初春,为筹拍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该剧总监制、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等从北京来到郑州,在去黄河游览区参观时,我作为编剧和大家一同前往,接待我们的王仁民介绍说:“我们将在这里建起一座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出8米的炎黄二帝巨型花岗岩塑像,它将成为目前天下最高的雕塑。”
“美国自由女神像高98米,炎黄二帝巨塑比它高8米,那么就是106米。如此恢宏伟岸的建筑,怎么才能把它建起来?”我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看上去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目光充满自信的老人,问。
“所需建设资金虽然不少,但尽可能不用国家花钱,主要依靠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炎黄子孙自愿捐助。”
“从1992年至今,6年过去了,我一直期待着瞻仰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可问从游览区归来的游人,都说还未建起。我想知道,工程进展如何?”我在电话里向王老询问。
“主体工程已建起60%。这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期内建起。”王老稍顿接着又道:“世界上不朽的巨型雕塑,都是经过许多年甚至几代人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才完成的。如我国四川乐山大佛,整整用了90年时间才建起来。”
“那么,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什么时候才能呈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面前?”
“我74岁了,虽是古稀之人,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这一天。”王老充满自信地说罢,又跟我约定,到他的办公室座谈。
相隔6年,映入我眼帘的王老跟当年一样。他在电话上说自己74岁,可我看他一点也没有古稀之人那种苍老感,他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倒像47岁的中年人充满活力。
对我的问题,王老热情地一一作答。
“王老,我们知道,在郑州黄河游览区兴建炎黄二帝巨塑是您提出来的,并且已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我想,正像炎黄二帝是号召全世界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一样,兴建二帝巨塑工程本身,是不是也需要一面旗帜,或者说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组织,以便吸引海内外的资金等力量,促使完成这件流芳千秋的伟业?”
“为筹建炎黄二帝巨塑,早在10年前,我就周游各地,到处宣传。除了利用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时宣传外,我还在北京拜会了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朱学范、程思远和中顾委常委肖克以及楚图南、黄华、荣高堂、穆青、贺敬之、魏巍、李准、柯岩、王愿坚、刘开渠、冯基庸、华君武等领导同志和各方面的专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王老笑了笑说罢,接着又道:“经过努力,1988年12月21日,全国性的炎黄二帝巨塑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了。会议通过了筹委会的名称、章程、人选、筹资办法。会上一致推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为会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肖克为第一副会长,程思远、倪志福、黄华、荣高棠、李宝光、刘源和我(常务)等15人为副会长,并聘请朱学范、楚图南为名誉会长,穆青等为顾问。兴建炎黄二帝巨塑需要大量资金,筹委会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筹集建设资金。我们草拟了一个‘兴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倡议书’,周谷城以及其他筹委会领导同志和海内外许多著名人士为倡议书题了词。如,薄一波的题词是:‘炎黄雄姿存天地,凝聚四海赤子心。’倡议书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为筹资捐助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老接着讲道:“为了在筹建炎黄二帝巨塑的同时,开展对炎黄文化的学术研究,1991年5月10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李瑞环、薄一波、肖克、程思远、雷洁琼等领导同志以及各界代表500多人出席了大会。会上明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项任务就是在中国郑州兴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会上推举薄一波、李政道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周谷城为会长,肖克为执行会长,程思远、魏巍、刘源、吉瑞芝(吉鸿昌女儿)、我(常务)和其他有关同志为副会长,并邀请李约瑟、韩素音等为顾问。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4个月后,1991年9月12日,炎黄二帝巨塑工程在郑州黄河游览区的向阳山下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李德生、肖克、荣高棠、韩劲草、岳肖峡、秦科才、张世英等国家、省、市领导同志以及新加波、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海外侨胞的代表和国内各省来宾共一万多人参加了这次盛典。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华人社团及国内各省、市的贺电、贺信雪片般飞来,共同表达一个心愿:盼望炎黄二帝巨塑早日展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面前。
1994年9月12日,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亲临施工现场参加了开工典礼,除了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外,并朗读了两天前他特为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正式开工而作的诗歌‘炎黄颂’”。
“王老,炎黄二帝巨塑建起后,它将以什么样的格局矗立在黄河岸边?”我又问。
“二帝巨型塑像屹立在位于京广黄河铁路大桥西侧300米的向阳山,巨塑高106米,用花岗岩砌成。巨塑内建10个大展厅,展览天象、渔猎、农牧、石器、陶器、冶炼、兵器、科技、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巨塑前面是一个15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上建一组群雕,镌刻着上下五千年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豪杰、科技文化名人的雕像,他们是炎黄二帝的杰出子孙。”王老说罢,接着又介绍道:“黄河游览区的向阳山面临大河,炎黄二帝巨塑建起后雄伟壮观,每天通过京广铁路大桥的几百趟列车上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客即可透过车窗瞻仰地球上1/4人口的祖先;而最主要的还是每年清明节、中秋节,特邀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专程前来朝拜二帝巨型塑像,使这儿成为天下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我不由地赞叹道,旋即又说:“从巨塑筹建到工程开工,并已将主体工程完成了60%,不用说,王老您作为总策划和常务组织者,付出了巨大心血,这项事业,毫无疑问是在书写一部英雄般的史诗。”
“如果这是英雄史诗,那么这部史诗的作者是所有为巨塑工程做出贡献的炎黄子孙。”王老说。
几日后的星期天,王老陪我来到距郑州30公里的黄河游览区参观。
时隔6年,故地重游,我感慨不已。
我们坐着王老的车上了向阳山,在主体工程完成60%的炎黄二帝巨塑施工现场,深切感受到了这项工程的宏大。
极目眺望,宽阔的大河滚滚东去,横跨南北的黄河铁桥上不时有一列火车鸣笛而过……
原载1998年5月2日《黄河报》
(作者注:炎黄二帝巨塑如今已经建成)
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话13683818096联系,先用短信
本文作者程占功 ,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