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日暮西沉,湖水发凉,一行人才回到船上,匆匆收拾好自己,准备返程。返程途中,陈澄还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些蘑菇,顺手捡回去当战利品。
等回到庄园,夏莉就招呼几个帮厨大妈一起出来处理蘑菇。
陈澄下次见到它们是在当天的晚饭桌上:入口即化的蘑菇炖牛肉、香甜的奶油蘑菇汤、主食是鲜美的香肠鲜菇炊饭和培根蘑菇面等。勤劳手巧的大妈还做了蘑菇酱,要给她和夏莉带去柏林抹面包吃。
但她行程安排的下一站并不是柏林,而是斯图加特。
斯图加特是符腾堡自由州首府,汽车的摇篮,发动机的天堂。她在这里砸了点钱,为自己的飞机发动机找到了合适的生产厂家,还成功联系上了布赫卢克说过的施密特中尉,授权他建立符腾堡州紧急救援队。
离开斯图加特,她的下一站是埃森。克虏伯在那间熟悉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她,看完机炮图纸后,摇摇头:“图纸上没有支架,也没有动力,并不完整。”
陈澄于是将完整的原版图纸展示给他看。
“原来是飞机机炮。”老爷子将图纸退还:“您可以问问毛瑟厂或者莱茵金属,在这方面他们比我们更专业。”
陈澄听说过这两家巨头,不过跟掌权人不熟。这种有一定风险的工作还是要交给比较信任的人去做。
克虏伯起身离开办公桌,示意她出门:“听说您在研发坦克,有兴趣交流一下吗?”
陈澄先是一愣,很快意识到像克虏伯这种国家级军工支柱企业不可能跟军方没联系,准备研发坦克也不稀奇,说不定此前武器署联系她出的经费就给了克虏伯。但能知道她也捣鼓过坦克,只可能是受到过冯·塞克特的指示。
“军方立项了?”
“是的,第一批项目去年启动了,目前暂被命名为Kleinetraktor(轻型拖拉机),军方的招标要求已经发布。”他带着她走进电梯,走下办公大楼,坐上汽车,驶过克虏伯公司为员工分配的住房区,来到比较靠里的一间厂房门口:“实不相瞒,我们正在跟莱茵金属竞争这一合同。”
大门洞开,广阔空间里的一切都展现在她眼前。
陈澄没来得及深思对方是否在暗示什么暗中交易,全部思维都被面前厂房里那个庞然大物占据了。那是个恐怖的巨兽,光炮管长度就超过5个她,炮口直径更是恐怖,她感觉自己能直接钻进去。但这个巨兽竟然坐在钢木混合底座上,实在有点虎头蛇尾。
“那是……”
她脑子里浮现了古斯塔夫巨炮的名字,但这个巨兽似乎比古斯塔夫小很多。
“是舰炮,海军定的。”
克虏伯很淡定,十分自然地无视了那根存在感十足的巨大炮管,转而给她介绍匆匆赶来的两个中年男人:“埃里希·沃尔夫特,格奥尔格·哈格洛克,都是装甲车部门的负责人,也负责跟武器署沟通设计细节。”
这两位要聊的内容就不是简单的图纸设计了,得到克虏伯的首肯后,他们直接带陈澄进了厂房里面,给她看堆叠在地上的各种机械残骸,包括成组的小轮、齿轮、铆钉、螺旋桨和一块块奇形怪状的钢板。
等大致给陈澄介绍完这些是什么后,他们又掏出了厚实的各种版本设计稿,提到的问题就更详细了,甚至包括悬架上使用钢板弹簧还是扭杆弹簧、橡胶金属复合履带的比重、炮塔机枪是否使用MG13等。
作为一个水货,陈澄在对方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就已经晕了,又是专业名词加语速轰炸。好不容易等对面两人把一大堆问题说完,把手头看起来完全陌生的设计稿收拢,她才有空问出问题:“军方的招标要求是怎么样的?”
“他们想要6吨重、配备60马力发动机,最高时速能达到40公里/小时的战车。”
陈澄用她浅薄的知识储备大致回想了一下,立刻感觉这个要求不靠谱。
设计消防车时,无论出身奔驰还是宝马的设计师们都在跟她强调发动机效率,而功重比是衡量发动机效率的重要指标。宝马的设计师举过一个例子:1923年宝马在柏林车展上推出的那款摩托车,重0.12吨,配备8.5马力发动机,功重比超过70马力/吨,它的最高速度能到95公里/小时。
按照这一参考,想要达到军方要求的最高40公里/小时,功重比应该超过25马力/吨。如果保留6吨重,应该需要能提供15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如果保留60马力的发动机,战车重量就该降到2.4吨左右。如果既要又要,那速度肯定不能达标。
但对面两位都是大佬,难道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她简单试探了一下,对面两人立刻表示自己早已经发现了问题。但他们打算通过改善悬架和传动设计、使用复合履带减轻重量来解决,而且他们已经测试了橡胶金属复合履带的性能,确实能提高速度,同时降低部分重量,缺点是价格稍贵且不耐磨。
“……”
应该夸德国人迎难而上的顽强精神,还是该骂脑子死板呢?
也不能说人家不严谨,但不耐磨的坦克履带,就像奢侈品店那种颜值很高,一穿就坏的高跟鞋,即使存在,也很不合理。
不合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当然是异想天开的甲方!
“您们不打算跟军方的人谈谈吗?这个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必须在重量、速度和维修难度之间做出取舍。而且一旦量产,就势必要考虑到造价问题,军方可没那么多钱来造昂贵的奢侈品。要是等您们造出样车定价后,他们才说买不起,浪费的可都是您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整个魏玛都穷得叮当响,防卫军肯定没钱,她的钱包也撑不起这么瞎搞。
两位工程大佬对视一眼,摇头:“我们会克服困难的。”
“……”
德国人总是擅长制定一个漏洞百出的方案,然后拼命燃烧自己的天分和技术积累,来达成看起来十分抽象的目的。他们很擅长用奇思妙想给自己的方案打补丁,却不能在制作方案前就先考虑到一切可能面临的问题,直到失败。
陈澄忍不住叹气,看着两位大佬锃光瓦亮的脑门和岌岌可危的发际线,想象这两人得熬多少夜掉多少头发才能勉强交差。但军方现在提出的这个要求是以现有水平,哪怕以未来科技水平都很难达到的,或许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然后改变需求,然后这两位所有熬夜死的脑细胞都白费了。
军方不会共情工程师,但打工人会共情打工人。
“我建议您们试试把重量降到5吨左右,加上10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这样结合您们的其他改造,说不定能成功。”
她知道自己的表情肯定是一言难尽,但她真的没办法给出更多支援了。
等到离开这间厂房,上了汽车,陈澄还打算再劝劝:“以现在的进度来看,合作研发也许是更好的方式,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您们负责设计火炮、炮弹和炮塔,把发动机和底盘等部分的设计工作都转交给其他公司,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克虏伯目视前方,慢慢道:“我们必须独立研发出来,我们有过造A7V坦克车身的经验,也参与过LK轻型坦克的研发工作,我们有信心。”
她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那么细致,此刻充满好奇:“那,研发A7V和LK的工程师呢?”
克虏伯转过头看着她:“那是军方的人,沃尔默上尉,听说他已经退役了。”
“为什么不把他招过来?他应该更专业。”
“军方的人肯定更倾向于军方。”
听起来简直话里有话,陈澄又问:“那莱茵金属?”
这家军工企业很有名,代表作是豹式坦克。克虏伯要跟它竞争,听起来就很难。
“莱茵金属有军方背景。”克虏伯没有再继续谈论,顺畅地扭头切换话题:“如果您时间宽裕的话,要来参加周末聚会吗?”
能在克虏伯这样的工作狂口中听到周末聚会实在是稀奇,陈澄不得不猜测聚会有别的目的:“还有谁会参加?”
老爷子嘴角一扬,露出个浅淡的笑容:“蒂森先生的长子和三子、基尔多夫先生、罗赫林先生、沃尔格勒先生、小托普夫先生、冯·勒温菲尔德先生……”
“……”
听起来全是类人群猩。这些姓氏放在三年前她肯定一个都不认识,现在却熟悉的很,鲁尔煤矿的所有者、钢铁业巨头、工业集团高管……每一个都是无比亮眼的路灯挂件。其中的托普夫更是恐怖,他家公司的代表作是以奥斯维辛为首各大集中营的毒气室和火化炉……
晴好的夏日里,陈澄打了个寒颤。
她攥着拳试图平缓呼吸,但那种被人攥住心脏的恐惧仍然笼罩全身。她试图使用心理暗示来控制,现在她是德国人,现在纳粹还没有上台,现在还没有毒气室这回事,不过肉眼可见地失败了——后背和额头发黏,肯定出汗了。
“听起来有大事?”
她装作随意地伸手摸了下后颈,指尖探入衣领,确实感觉到潮湿的水汽。
好在克虏伯一直盯着车前座,没注意到她的异常:“确实有一些。”
果然,工作狂愿意撇开工作去休息,只可能是对休息主题感兴趣,而对她发出邀请则是一种常见的拉拢方式,就像冯·卡尔带她去鲁普雷希特公爵孩子的满月宴一样。
她当然想去涨涨见识,但光是听到这些姓氏就恐惧成这样,难保不会在宴会上失态。可如果不去,就浪费了一次认人的好机会,她并不知道这些人里会不会有需要收集的卡。
也许是太久没听到回答,克虏伯扭头看她:“您……您的脸色不太好。”
“……是因为空气,埃森的空气质量不太好。”
她望了望头顶灰蒙蒙的天色,装模做样地轻咳两声。
“是这样的,您常年在巴伐利亚那样的好地方,肯定不习惯埃森的空气。我偶尔也会带家人去巴伐利亚或是别的地方度假。”提到家人,他一贯冷硬的表情都软和不少:“这次聚会不在埃森,在柏林。”
倒是顺路。
要是有克虏伯带着,大概也许,不会被盯上?
“……非常荣幸能收到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