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情系老百姓

一百四十五
朱老总情系老百姓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原甘肃庆阳军分区政委宋志斌在河北和北京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采访已离休的宋老时,他讲述了当年耳闻目睹的几个朱德总司令的故事,很感人。
“眼睛应向下看”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八路军进行了裁减,许多战士都复员了。因为当时解放区还比较困难,他们复员后的一些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加上个别干部作风生硬,一个时期,复员军人同地方政府的关系很紧张。朱德同志当时正在晋察冀一带,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很是不安。
一次,在冀中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的陪同下,朱总司令来到河北高阳县视察。他们到达城内,在一个地方歇息时,忽然间,总司令不见了。司令员和政委等焦急地四处寻找,均无下落。
原来总司令没惊动别人,独自一人出来,风尘仆仆直奔县政府,到了大门口传达室,他对传达员说要见县民政科长。
民政科长听说有人找他,便问:“是谁?”
传达员说:“看穿着(总司令穿一身有补丁的旧灰布军装)像是军队上一个上了年纪的炊事员。”
“那又是复员军人要房子来了。”民政科长漫不经心地摔掉卷烟头,对传达员说:“你去告诉他,就说我在开会,让他先等着。”
听了传达员的话,总司令只得坐在板凳上等着科长散会。
再说司令员和政委着急地在各处寻找总司令,却无影无踪,政委说:“怕是到县政府去了吧?”司令员连忙拿起电话,要县政府。县政府的几个部门都回答说,“没见。”电话打到民政科,也说“没见”,只说有一个像是部队上上了年纪的炊事员在传达室等着要见民政科长。
“啊呀!那就是总司令。”司令员放下话筒,便同政委朝县民政科赶来。
民政科长听说传达室的“炊事员”就是朱总司令,顿时冒了一身冷汗,他倒抽了一口冷气,不由地说:“这下可不得了了!”便抬起两条打颤的腿,跌跌撞撞地跑到传达室,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子,对总司令说,“我当是复员军人来了,哪里知道是您呀——总司令,我认错,我给您赔情。”
总司令看着他那副狼狈相,笑着让他坐下,然后说:“你的眼睛应向下看,应把我同复员军人一样看待才对。复员军人都是对抗日救国有过贡献的同志,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热忱地解决他们的困难。”
“我有错,我改正。”民政科长望着总司令,恐慌地说。
“好,有错改正了,还是好同志嘛!”总司令说,“这可得见行动哟!”
以后这位民政科长想方设法,主动帮助复员军人解决了许多困难。
任丘佳话
1947年夏季,有一天,朱总司令带着他的警卫员和秘书,路经河北任丘县,在一片野地里,遇上了一位老太太背着一大捆麦子吃力地往家里走。总司令一行三人拉一头瘦骡子步行着,快到老太太跟前,朱总司令欲问话,这时,从前面走来一位骑一匹骏马的年轻军人。看看走近了,总司令招招手,叫这位青年军人下马。年轻军人下来后,总司令亲切地问他是哪个部队的,姓啥叫啥,是干部还是战士等。他回答,他是第八军分区某团的一个营长(姓名记不清了)。随即总司令指着正吃力地挪步的老太太,对营长说:“小同志,你帮助他把麦子送回家去吧!”
营长不认识总司令,耐着性子回答了这位老同志的问话后,就要上马,忽听说,叫他替那老太太送麦子,这回可憋不住了,他说了声“没空”,便飞身上马一溜烟跑了。
总司令走到老太太面前,热情地说:“老太太,快歇会儿。”说着便同警卫员、秘书一齐把老太太背上的麦子解下来放到骡子身上,然后扶着老太太,一直把她和麦子送到家里。
老太太感激地不知说什么才好,一定要做顿饭,请这位老同志吃,以表谢意。总司令谢绝了,他说:“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不用谢。”
沧州解放后,在做战斗总结时,总司令提到了这件事情,批评了那位营长,他说:“人民子弟兵要时刻为人民着想,我们绝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母亲。”于是,这件事儿很快就在晋察冀传开了,传到任丘时,老太太感动地直流眼泪,她感叹地说,“哦,原来帮我送麦子的是朱总司令啊!”
“艰苦朴素作风不能丢”
1947年夏天,朱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解放沧州的战役。战斗结束后,冀中军区(地址在河间)的司令员、政委乘小车来到沧州接总司令回河间。见面寒暄后,他们请总司令上小车,总司令笑了笑,说:“没坐惯那玩意儿,我还是骑我的骡子吧!”司令员和政委等赶紧到沧州部队借了几匹马,随总司令一同回到河间。
同年七月,冀中军区某军分区的领导、一位曾跟随朱总司令经过长征的老同志,特地做了一身细布衣裳,换下粗布军装,买了几包点心,从军分区的所在地赶到冀中军区来看望总司令。他见了总司令,看他还是延安时期的那身打扮,顿觉无地自容,便拿出那几包点心,请总司令尝尝。总司令笑着说:“没吃惯那东西,你还是带回去自己吃吧。”这位老同志心里很惭愧,急忙跑到军区管理部门借来一套军装穿上,重新同总司令见面。总司令对他说,“你的好意我知道。但革命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可不能就去追求享受啊!”停了停,总司令又说,“就是全国解放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不能丢的。”
同志们的贴心人
解放后,工程兵某部在北京修筑防空工事,总司令经常利用星期日来看望大家。当时,宋志斌是二十一营的教导员,负责一个地段的工作。宋志斌经常和团长、营长等陪同总司令进防空洞检查。总司令每进洞里,总是热情地同战士们拉家常,询问大家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并再三叮咛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一次,总司令从防空洞出来,对大家说:“来,我和你们拍个照。”宋志斌以及大伙儿心里乐开了花,都高兴地说,“太好了,谢谢总司令。”
“还是互谅互让好嘛”
解放后,有一次,工程兵二十团的一辆汽车同友邻部队的一辆汽车轻微相撞。两辆车停下后,两个司机都从驾驶室跳下来,责怪对方,他们越吵越凶,不可开交。正在这时,朱总司令的小车过来了。他见此情景,走下车来,听了两位司机吵架的事儿,便对他们说:“都是自己人,还是互谅互让好嘛!”两位司机一看是总司令,矛盾立刻就解决了。他们都说,“谢谢总司令。”然后相对一笑,各自开上车走了。
一百四十六
彭总生活纪事
彭德怀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广为人知,然而他的生活方面,人们知道的不是很多。现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采访原宁夏军区副司令员陈阳春等前辈讲述彭总生活的往事,与读者分享。
1948年冬天,我军攻打山西太原时,总指挥徐向前同志病了,彭德怀同志奉命从河北石家庄赶去接替徐向前同志。途经榆次时,彭总路过留守在这儿的第七纵队第三师的后勤部,后勤部长朱京波不认识彭总,便问他从哪儿来?回答说,是从石家庄来的。朱京波说,你们辛苦了。随即让炊事员炒了些鸡蛋、豆腐,并做了米饭,热情接待。吃饭间,彭总边吃边说:“今天我们的饭比地主吃得还阔哇!”
饭后,彭总和警卫员收拾起身。朱京波指着彭总,问警卫员:“这位首长是谁?”
“是彭德怀司令员。”警卫员告诉他。
“多亏我们这两天刚买来些鸡蛋和豆腐,要不叫彭总怎么吃呀!”朱京波说。
“你要是再炒上几个菜,就要挨批评了。”警卫员告诉朱京波,“彭总在生活上十分俭朴,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战士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朱京波很感动,为彭总送行时说:“你很辛苦,我们应该尽心招待。”
彭总说:“同志们都一样辛苦。”然后对朱京波笑了笑,骑上马朝太原赶去。
(原宁夏军区副司令员陈阳春讲述)
1947年7月,在西北野战军三军七师攻打陕北清涧胡宗南二十四师前夕的一天晚上,正下着蒙蒙细雨。这时候,彭总带着警卫员、秘书和参谋,来到清涧东关我七师二十团阵地察看地形。当时任副团长的高东生陪着彭总看过地形,彭总还详细询问了二十团的战前准备情况。然后,高东生带彭总一行到团部吃饭。这顿饭是大锅蒸的黄米饭和大锅烧的猪肉、洋芋菜(团里刚杀了几头猪)。
彭总正吃饭时,忽然问道:“战士们吃的是什么?”高东生同志说,“和我们一样。”彭总听了很高兴,说,“你们这是贺老总的作风,有福同享,有苦同当哇!”(高东生原在贺龙同志领导下工作过)吃过饭,彭总还到连队看了看,见确实同团部吃的一样,欣慰地走了。
(原兰州军区建设兵团副司令员高东生讲述)
1949年秋天,天气还热,彭总率领第一野战军向兰州挺进,野司总部路经张家川休息时,总务处的同志买了两个西瓜,用盘子端来,请彭总吃。彭总问:“别的同志吃到了没有?”
“这儿西瓜不多,我们正设法买。”总务处的同志放下盘子,拿起菜刀,准备给彭总切西瓜。
“别切,把西瓜端到伤病员那儿去吧!”彭总说着,就把盛西瓜的盘子端起来递给总务处的同志,又特别嘱咐,“一定要送给伤病员吃。”望着彭总那坚定、和蔼的神色,总务处的同志只好端走了。
(原甘肃天水军分区司令员王根发讲述)
一百四十七
一片丹心为祖国
---访李赤然将军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我在西安访问了“七大”代表李赤然老将军。
李老一生驰骋疆场,举手投足无不显出军人的威严,但方方正正的脸膛上亦清晰地写着慈祥和善良。他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西北野战军师政委、兰州警备区司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委、中央军委所属高级防空学校政委等职。老人缓缓地打开记忆的闸门,向我讲述了难忘的往事。
“芦沟桥事变”后,中央军委任命李赤然担任陕北独立师政委。不久,独立师改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五团,李赤然仍任政委,担负起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任务。1941年,留守兵团组织了临时训练团,开赴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训练新兵,李赤然担任团长兼政委。这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调集几十万大军,封锁陕甘宁边区,妄图困死党中央,延安军民生活极端困难。晋察冀边区为帮助党中央克服困难,筹集300万法币(即: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所谓合法流通的纸币),送往延安,先后两次派部队运送,都被敌军阻截未果。
1942年夏天,李赤然带领一批新征的子弟兵正在冀中进行紧张的训练,忽然接到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要他执行运送300万法币回延安的任务。李赤然深知延安此时的处境。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党中央和延安军民不仅缺医少药,而且缺乏通信器材以及军用品。延安发行的货币只能在同样困难的边区内流通,而法币却在边区内外都可使用。他还知道,300万法币其中的一部分,将作为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资金。
李赤然深感责任重大。他经过周密部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严格保密,运送法币的部队不要任何番号,把精选的训练有素的1000名子弟兵伪装成游击队;其次,选择高山峻岭、悬崖峭壁间敌人注意不到的险路;第三,运送行动要出奇制胜,出敌不意。300万法币都是一元券的纸币,摞在一起重量达2万公斤。李赤然让1000人包括他自己,每人背20公斤法币(把纸币捆扎进背包),加上枪支弹药,每人平均背25公斤。一天下午,他们从河北省最西边一个与山西交界的村子出发,顶着呼啸的大风和漫天的飞沙,开始了近两个月的艰难征途。
在翻越海拔4000米的五台山台北的牛道岭时,这里常年积雪,荒无人烟,山路崎岖,非常难走。仅上山,他们就足足爬了4个小时,为避免战士们掉下悬崖,李赤然要大伙儿以连为单位,人与人用绳索连在一起,互相牵扶着走。经过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冲破敌人一道道封锁线,战胜险山恶水数不胜数的一个个难关,胜利地到达延安,把300万法币一文不少地交给了党中央,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以及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1945年,李赤然光荣地出席了我们党历史上重要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李老离休后,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几十万字,并多次为广大群众做革命传统报告,受到社会各界的衷心爱戴。他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光荣称号。
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话13683818096联系,先用短信
本文作者程占功 ,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
打赏